|
【系列】永乐江生态风景系列之三十一:桃花岛上不逢春 |
【xilie】2016-12-9发表: 永乐江生态风景系列之三十一:桃花岛上不逢春 说起桃花,人就容易想起春天的村庄,村庄笼罩在一片桃红柳绿的世界。说起桃花岛,很容易使人联想到金庸笔下那个玄幻美丽的桃花岛。我所写的桃花岛,是故乡一处不起眼的生态风景。在熊峰山北麓,大石林场铁 永乐江生态风景系列之三十一:桃花岛上不逢春说起桃花,人就容易想起春天的村庄,村庄笼罩在一片桃红柳绿的世界。说起桃花岛,很容易使人联想到金庸笔下那个玄幻美丽的桃花岛。我所写的桃花岛,是故乡一处不起眼的生态风景。在熊峰山北麓,大石林场铁索桥的对岸。 在我有限的记忆中,小岛原本只有几树野生的桃花,是农户菜地里肆意生长的,虽不够成一种情怀,零散地分布在小岛之上,居然有了独特的气象。熊峰山成了景区,这里的铁索桥恢复过去的样子,对岸的小岛被种植大量的桃树,渐渐地被命名为桃花岛。因为碧水环绕,桃林衬映其中,一条盘曲通幽的小径,一座风格怀旧的凉亭,便给人一种宁静与怡然。 正为寻找桃花岛真切的影子苦恼时,梅姨却爽快地答应为我赶拍了一组照片。她是熊峰山森林公园的工作人员,前阵子在山上种植树木,下山的时候,不小心翻车,她算是大难不死之人,伤了腰骨。今天是她出院后第一天上班,完全不顾身体还未恢复元气,跑到桃花岛为我拍了一通,照片水平委实一般,其盛情令人感动。 冬月的故乡是寒冷的,阳光投射到大地上,地表偶尔会冒出一股白色的雾气。在熊峰山森林公园,早冬的风还有点刺骨,沿着永乐江的河道,一股强大的冷风会出奇不意地袭击着路上的行人,连树木也会在凛冽的寒风中,不时地颤抖与摇摆。此时,桃花岛格外宁静,在粘着泥土的麻石小道边,会偶遇一树茶花,殷红地绽放着。她傲然独立于世,在露水的点缀下,勾引着人们的视线。 再向前走,一会便抵达桃园亭。这个亭台亦是别样的纤细,细到连冬天的阳光如针线一样穿过其中。彼时,桃花早就谢了,绿肥红瘦的影子只能成为梦里依稀可见的景象。繁花应该是桃花最美的写意,眼下却只能看到桃树上少许几片枯黄的桃叶,铃铛一样挂在枝上。这种冬日的荒凉,与桃花岛的名字成了强力的反差。愈是这样,愈能激发人的想象,构成新的思想合成。 去过桃花岛的友人都盛赞这片土地,桃花时节,踏进岛一步,就闻到了桃花的芳香。芳香清雅而又高贵,在满目浓郁的苍翠里,与百鸟啼鸣汇集一块,如同一幅宏大的版画。从铁索桥一路迈步向前,倚桃望桥,三两支竹枝伸展开来,伊人竖立其中,恰似:百媚丛生桃中笑,一颦回眸赛天仙。分不清是桃花美,还是伊人媚。 事实上,我也分不清故乡人给这座岛的命名是什么意图。俗也好,雅也罢,终究不过是一个名词而已。故乡的花草树木皆普通,平常,桃花不过是乡间最常见的树种。桃花岛成了熊峰山景色的一个衬托之后,如珍珠一样镶嵌在永乐江畔之边。古有陶渊明桃源写实,今有永乐江畔桃花岛上说新意。不也是:“林尽水源,便得一山,山有小口,仿佛若有光。便舍船,从口入。初极狭,才通人。复行数十步,豁然开朗。土地平旷,屋舍俨然,有良田,美池,桑竹之属。阡陌交通,鸡犬相闻。其中往来种作,男女衣著,悉如外人。黄发垂髫,并怡然自乐。”此情此景,亦不失为一处寻觅隐逸,摒弃凡尘俗套的好去处。 一日,旧时学友罗慧湘在微信里发了一则桃花岛上的消息,尽管文章属于官方语言,某种程度上受到意识形态的束缚,丝毫也没有影响我对此文的阅读取舍。对于一个热爱故乡的人来说,桃花岛上寄附一种思绪与情感。一个灵魂没有离开故乡的人,桃花岛上便寄存着一阵强大的故土情结。 湖湘文化先贤沈从文撰文称,大概从唐朝以来,中国的历代读书人,命中注定要读《桃花源记》的。因此,“桃花流水,渔郎泛舟”的世外桃源,就成了文人们不息的向往,不息的感叹。不过,这种向往与感叹,大多停留在浪漫与豪放的笔墨里。故乡桃花岛大抵也逃脱不了这种宿命的表达,除了为熊峰山景区增添一丝文化底蕴之外,故乡的生态建设也造就了一个新的世外桃园。这座桃园亦是生态平衡,文化搭台,经济唱戏的人文景观。 面朝永乐江水,可以植树,种花,让荒岛融绿、让水天接壤,不再置于世外,以一座铁索桥的牵引,接受世人的瞩望。 (【xilie】更新:2016/12/9 0:34:01)
![]() |